很多人力资源经理都头痛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喊人员不足,但从公司高层到人力资源部门却又很难拿出一个具有绝对说服力的方案,于是最后演变为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部门人员规模不断膨胀,结果仍然是喊声不断——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定岗定员问题上面临的现状。
定岗定员是一项最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内岗位设置以及岗位人员数量的问题,只有在岗位设置确定后工作分析才可能进行。为何这样一项基础性工作却遭遇如此困境呢,如何正确理解定岗定员的含义,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考虑哪些因素,定岗定员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定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企业定员的两种不同方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总,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逐级分解。据一般经验来看,自下而上方式往往由于缺乏总体规模限制而虚夸定员,最终仍要由公司高层强力压缩定员。因此,自上而下方式从一开始就确定企业总体规模,并逐次分解,强调企业总规模和部门总规模对岗位定员作为岗位定员的总体限制,这样能使各部门自觉按合理水平确定定员。
同时,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人员总体规模限制的问题,其极限是企业盈亏平衡点所决定的人工成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
确定定员的步骤
1.确定一线业务人员总规模。企业业务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因此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规模或产量等量化因素较为直接的得到。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设备定员。对于生产企业,每台设备都存在额定的看管定额或操作机位,例如,纺织企业纺织工人数量的确定是根据纺织机看管定额水平确定的,计算方法如下:岗位定员=设备台数(台)/ 看管定额(台/人)。
其他生产企业,可按照生产线设计时确定的机位来确定生产人员定员,比如印刷企业某型号凹印机额定人员定额为3人,即必须由3人才能开动,这实际上也是看管定额之一种。
(2)对于服务类企业,生产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则存在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以餐饮企业为例,就餐人数和服务人员存在一定比例,按此比例则可计算出服务人员规模。
(3)按照劳动效率定员。根据企业总的设计产量和一般的人均劳动效率,则可计算出生产人员总量,如在一定的自动化水平下,煤矿企业存在人均产煤量的指标。
(4)按照人工成本定员。还有一种情况,可以按照人工成本定员,如上面谈到的煤矿企业,可以用百万吨煤人工成本含量计算出生产人员总量。
一般来说,生产岗位定员是最方便量化计算的,也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利用以上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不同岗位生产人员的定员标准。
2.确定管理人员总规模。管理人员与生产岗位定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一般随行业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劳动越密集则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越低,而资本和智力越密集则所占比例越高。每个行业都存在一个适宜的比例范围,企业可参考行业标杆企业、平均水平和自身情况合理确定该比例。
3.按照部门岗位设置,在各职能部门中合理分配管理人员总定员。在管理人员总定员确定后,按照组织结构确定的部门设置,将总定员分配到各部门中去。可由人力资源部门代表企业定员工作小组提出一个讨论草案。分配原则如下:对于人力资源部门,可按照员工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对于财务部门,可主要考虑公司业务数量决定的财务工作量;对于销售部门,可按公司销售模式确定销售区域管理方式确定;
对于行政部门,可按照员工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其中,研发部门较为特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研发策略和研发投入。同时,各部门之间注意保持合理的定员比例关系。
4.遴选定员专家,成立定员委员会,采用德尔斐法适当调整部门总定员。定员专家由公司高层、各部门经理、外部行业专家组成。
5.由各部门按照岗位设置将总定员分解为岗位定员。逐层分解的过程为各职能部门内部岗位定员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框架,实际上在部门定员确定之后,岗位定员确定难度大大降低。具体方法如下:
(1)流程分析法:根据岗位所包含流程的总工作量确定各岗位定员。
(2)职责分析法:根据岗位职责数量确定岗位定员。
6.定员的最终确定。在分解部门定员的时候,可能产生定员核定数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要重新核定部门总定员;还有就是要对分解到岗位的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并最终确定。
至此,定员全过程基本完成。
二、定员的注意事项
1.持续积累定员数据,为定员提供支持。行业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数据是企业定员最有力的依据,但是很多企业却缺乏系统的数据积累,因而给定员工作带来一定障碍。人力资源部门应特别注意相关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的搜集和积累,从而为企业核定定员提供支持。
2.正确认识定员的意义,争取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在成本成为企业生死线的今天,定员显得益发重要,要从企业竞争力的高度认识定员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定员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3.运用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使各部门充分发表意见。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成为企业定员中的众矢之的,各部门将人力资源部门看作压缩定员的砍刀,原因之一是定员过程中没有给相关部门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之被动接受定员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强化定员程序的公开透明,使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定员中,充分发表意见,变暗箱决策为公开博弈。
定岗定员是世界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因此,这是一个不断探讨、常谈常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