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关键词是信心。
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整个中国经济来讲,信心是第一位的,信心也是我们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我们最近的调研获得了一些很有意思和价值的发现。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期,职场人的信心有所回升,越年轻的人越有信心。例如,95后对2020年的信心高于2019年。
从就业形势信心来看,调研受访者总体上对明年有高于当前的期待。1984年以前生出来的人,也就是35岁及以上的人,在就业市场上感受到的压力会比较大,年轻一点的人对未来就业则充满信心。
第二个关键词:理性。
虽然有信心,但是职场人并不盲目乐观,今年的职场人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加理性。我们的调研发现,2019年年初有跳槽或者换工作打算的人,到现在近一半的人表示原本想跳,暂时先不跳。由此可见,大家更加理性、谨慎地看待跳槽。
在当前环境下,除了85—89年出生的人,其他不同代际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对工作稳定性的评分最高,可见他们对稳定性有着同样强烈的诉求。其中,80-84年出生的人更在意工作的稳定性。
此外,大部分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比较在意优厚的薪资待遇。85-89年出生的职场人最看重薪酬待遇,这在他们的选择中位居首位。
大多数人对薪资的期待和对工作的安全性的看重,表明今天的职场人更加理性。这种理性同样体现在用人方的招聘行为中。超过70%的招聘方表示,今年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周期变长,即从收到简历到签订offer的时间拉长了。
从不同的猎头公司招人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高端还是中端猎头公司,今年对人选的淘汰率都大于去年。2018年,高端猎头每推荐12.6个人,有5.9个人进入面试,最终有一个人拿到offer,面试转化率为16.95%。2019年,高端猎头每推荐17.5个人,有6.4个人进入面试,最终有一个人拿到offer,面试转化率为15.62%。2018年,中端猎头每推荐18.8个人,有5.5个人进入面试,最终有1人拿到offer,面试转化率为18.18%。2019年,中端猎头每推荐28.7个人,会有6.5个人进入面试,最终1人拿到offer,面试转化率为15.38%。简历、面试的转化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也证明了雇主筛选候选人更趋于理性。
第三个关键词叫替代性招聘。
今年年初,我就提出2019年可能会是替代性招聘最大的转折点。随着中国投融资的发展,对很多企业很多项目来说,都普遍认为自己愿意扩张,愿意做更大的产品线,以往这种扩张性招聘引发了很多问题,甚至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然而,今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扩张性招聘逐渐被替代性招聘所替代。替代性招聘是什么意思?组织在进行人才升级的过程中,组织里不好的人才需要淘汰,需要优化,要找更优秀的人来替代。
网络上一些人在工作上追求3、4、5,即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钱,人少了干的活更多了,付出的成本只是略微有点提高,这就是替代性招聘带来的好处。
现在用人方对于人才甄选普遍倾向于优中选优。今年人才评测、组织健康度的测评显得尤为重要,也受到了很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优质的渠道、增加专业的评审官、面试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
第四个关键词是信任。
经过调研发现,在表述理想中的职场关系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信任、理解、沟通、尊重”。这些词也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个性更多表现为对自我的认可,希望自己在平等的关系中工作,希望他的上级、同事是在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合作。
第五个关键词是多元。
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多元这个关键词如何呈现?我们来看一个对比:如果十年前你去做调研,问大家理想中的职业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我想进入外企” “我想做白领”“我想做职业经理人”“我想做公务员”……他们对理想中职业态度很明确,这个职业态度是社会对一个人职业成功与否的价值判断。
你再看2019年,今天你再问大家理想职业,很多尤其是80、85后、90后人群中更多出现的词是“创业、自由职业、老师、做小老板”,他们理解中的创业就是“我要做老板”,可能觉得平时被老板约束太多了,他想要自由,从本质上讲他们需要的是自由。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