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应该如何去管控?

问题:公司的人力资源管控,应该怎样做?

就这种情况,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下:

某食品生产集团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辛创业和历练拼搏,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成为省内龙头企业。伴随着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该公司逐渐设立了4个分公司及17个办事处,各分公司的业绩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细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管理现状问题:

【现状问题】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区域不断扩大,业务类型也逐渐多样化,各分公司的人工成本也逐渐上升,总部对分公司的管控难度和管理成本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一些管控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各分公司的财务管控。目前,该集团公司各分公司独立经营、核算,其管控方式是由分公司每季度上报总部一次,总部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由于总部对分公司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管控并不严格,各分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较为混乱,甚至出现分公司给员工“乱发钱”的现象,财务审计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资金使用问题,给集团带来了一定的资金风险。面对这些管理问题,集团总部的领导邀请进驻企业,帮助企业实现有效集团管控。

在访谈中,总部管理者也提出了自己管理上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对分公司进行管控,“管的少了,就会出各种问题;管的多了,又怕总部不了解实际情况,出现乱指挥的现象”,也有人说要“管”关键的信息,但是,有无法准确区分哪些是关键信息。这些问题也正是大多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管控难题。

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我们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信息管控。通过信息管控,确保总部全面、及时掌握下属单位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等),以避免下属单位出现各方面的管理失误等问题。在此次项目过程中,引入了“记账本”模式,要求各分公司定时上报相关信息 ,即明确约定各分公司需上报的数据或信息的具体内容及上报的时间要求。由原来考核具体数字的方式转变成定时上报具体数据等信息,由总部进行审核、把控的方式,以避免分公司出现失误等问题,用这种方式可确保分公司各方面、各环节的信息、数据等得到及时的记录和反馈。同时,引入了ERP系统,明确要求各分公司将上报数据、提交文件等工作信息及时填写到ERP系统中,便于总部第一时间了解分公司的管理、经营动态,实现对分公司的有效管控。

2、标准化管控。由于各分公司的操作方式不同,向总部进行汇报的方式、时间及周期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引入标准化管控的方式,对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约束,防止分公司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也可提高总部对分公司信息的反馈速度及集团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

3、人员管控。由总部明确约定具体操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并对分公司的员工总数进行控制,同时,将人员调动、人员安排等用人权放在总部,避免在分公司在人员配置方面出现问题。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对具体操作的业务人员。

此外,完善总部对各分公司的考核机制,基于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模型)梳理对各分公司的考核指标,将考核落实到各分公司的行为规范、工作流程等,促进各分公司的履职,以确保总部实现对分公司的有效管控。

加强和改善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管控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推广集团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而在对分公司的管控过程中,管控模式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选择怎样的管控模式,决定了后续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管控体系设计,目前,大多集团公司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过程中普遍存在管控模式不清晰的问题。案例中,该集团公司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导致总部对分公司的管控无效。基于此,华清弘提出信息管控、标准化管控及人员管控三种管控模式,并明确了相关管控内容和具体操作方式,其中,在信息管控中所提出的“定时上报数据”的管控手段得到了客户方领导的高度认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总部对分公司管控的有效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