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在京发布

  2020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该书对灵活用工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数字化时代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效指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1,9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3%。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已逐步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三新”经济的稳步发展也正在推动我国用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踏上新的历史台阶。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只有灵活配置人力资源才能适应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市场的瞬息变化。

灵活用工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但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生存遭遇严重考验,在企业自身业务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为解决员工的雇佣问题,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灵活用工。国家为了促进就业,也大力鼓励个人或企业采用灵活就业或灵活用工的方式,并在政策上给与了大力支持。这一特殊的疫情,快速促进了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但灵活用工的服务内容究竟是什么?灵活用工的国家政策规范是什么?怎样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的特征来选择采用灵活用工方式?诸多情况,很多企业并不清楚。甚至有观点认为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是同一事物。书中解释了这个问题。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内容共分为八个章节,包括: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组织变革与灵活用工发展、灵活用工市场现状、灵活用工的形式与岗位、灵活用工管理、灵活用工驱动力模型、灵活用工的未来发展方向等。

在《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伟国表示:“受疫情和国际贸易环境双重影响,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六稳’和‘六保’之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将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同时也符合‘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的国家战略要求。灵活用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全新用工趋势,但关于灵活用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还缺乏深入认知。我们联合课题组期望通过深入研究真正推动灵活用工在国内的规范发展,也期望这本蓝皮书能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借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