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政委四大角色在个人维度的践行

我们来看阿里政委四大角色在个体、团队和组织这三个维度中的践行。

 

个体维度

 

第一,人的问题的合作伙伴——提供员工关怀

初期,阿里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分公司,员工大多是异地招聘来的,之前可能对要工作的城市一无所知。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生活,打通人际关系,政委就会为这些员工制定当地生活的小手册,今天来看可能比较容易实现,手机搜索就可以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显得难得可贵了。

同时,政委会在员工间搭建信息平台,让大家相互了解,比如租房信息等。这些细节是政委切入工作很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得员工的信任。信任是建立于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交集,有时微小的行为或者动作就能够取得。

 

  • 人力资源的增值——职业生涯路线的规划

很多人说职业生涯规划不靠谱,因为真正能规划职业生涯的人只有自己。

《联盟》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

一个新员工第一天到岗,他的主管就跑过去问他,“你打算在我们公司干多久?”

新员工非常胆怯地回答,“我想干很久。”

这个未必是事实,因为员工在一家公司一般会做4年左右。

得到这个回答之后,主管继续问,“你现在年薪是多少?”

员工回答,“现在是10万。”

主管说,“如果4年后有猎头公司挖你,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员工想了想说,“可能要翻一倍,20万。”

主管接着说,“如果你做的岗位价值20万,你觉得要具备什么技能?你自己列一下。”

员工列完以后,主管说,“你把自己现在具备的技能,和20万年薪应该具备的技能对比一下,中间的差距就是这4年你要学习和填补的。”

 

所以给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一定不是站在公司角度的,而是关注个人的自我增值,而这一部分的增值,公司也会有相应的收获。

 

第三,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同心结跟桥梁——公司信息的同步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感。

如果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分公司,那么分公司的员工相对来讲安全感稍微要缺失一点。因为他对于公司的信息获取只能来自他的上级管理者,今天来讲可能情况要好一些,因为我们有了大量的信息同步工具。但是总体来讲,知情权对于员工而言,越来越重要。

阿里在管理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把员工当成年人看待。

以前很多组织管理者总是把员工当小孩子看待,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比如早上不能迟到。那么如何管理成年人呢?你不需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只需要告诉他做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阿里是鼓励员工去犯错误的,犯错误的背后的逻辑,是当员工有尝试新事物或者新方法的想法,公司都是予以鼓励的。鼓励的同时会告诉你说,如果这件事情失败了,你可能面临的后果是什么,所以要不要去做是员工自己的决定。

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把员工当成年人看待。因为成年人是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

 

第四,倡导价值观和坚守底线。

价值观是组织倡导什么,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

底线是高压线,很多公司叫做严重违规行为。

比如说前两年阿里出了一件很大的事情,有四个工程师因为抢月饼被开除了。

每年中秋节各个大公司都会在网上比拼自己的月饼有多漂亮,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文化化输出方式。那一年阿里做的月饼确实很漂亮,因为数量有限,所以采取摇号的方式来发放,

有几个工程师就写了一个小程序把所有的月饼都摇到手了。被发现了以后,阿里把这四个工程师辞退了。

很多人说一盒月饼撑死了几百块钱,而一个工程师的价值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是因为阿里觉得诚信是无法突破的底线。可以做不到,但是不能作假。因为阿里是一家以商务为主的一家公司,而商业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商无信则不立。

组织里个体对于价值观和底线的坚守,对政委来讲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另外,在组织中,要让员工对底线有敬畏之心。

在一个组织里面,高压线无外乎是几种:跟钱相关;跟诚信相关;跟客户相关。

这些事情都非常明确的让员工知道没有儿戏,一碰到就会死。如果我们建立起这样的敬畏,整个管理会变得更加通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