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洞见未来趋势——《HR+三支柱》

HR三支柱

推荐理由:
《HR+三支柱》梳理了HR三支柱模式的演进与发展,并以腾讯、阿里、华为等公司的实践为例,深入浅出,对于HR新人非常实用。

作者简介:
马海刚,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曾在华为任职6年;彭剑锋老师是“人大六君子”,曾为华为、美的等公司做咨询;西楠是人大博士。

内容简介: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HR三支柱的诞生
前两章讲述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面对批判尤里奇从结果出发重新定义人力资源部并构建HR四角色模型,IBM基于尤里奇的理论构想,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转型实践构建了HR三支柱模型。

二、HR三支柱引入中国产生的“水土不服”与优秀企业的破局
由于内外部环境和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很难真正系统地引进HR三支柱模式;而组织能力的升级与技术创新成为中国企业突破管理困境的有效思路,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成为了中国HR支柱的探路者。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图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图
腾讯HR三支柱架构图

腾讯HR三支柱架构图
华为的HR三支柱架构图

华为的HR三支柱架构图
三、中国企业HR三支柱模式及设计理念
理清各部门管理者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HR三支柱与传统人力资源职能模块的关系、HR三支柱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企业在HR三支柱方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中国企业HR三支柱模型。

HR三支柱模式的升级
四、如何构建三支柱(COE、HRBP、SDC)
探讨COE、HRBP、SDC的设计与实践,包括定义、价值需求、胜任素质、工具箱等。

五、HR三支柱的未来挑战及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通过中国企业实施HR三支柱的困境思考HR三支柱的升级与重构,并前瞻性地洞见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小瓣儿有话说: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将人类社会带一个大变革时代,“互联网 ”、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等新理念不断颠覆人们固有的认知,重新定义许多常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同样面临着时代变革的挑战,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职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越来越无法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深陷事务性工作、只专注于提高效率、与业务脱节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员,很难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当你为升级为新型HR做好了准备,才能成为企业未来不可或缺的人。

为您推荐